专业介绍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改革示范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制 :四年制本科   学位 :理学学士     课时:  2596    总学分:178

专业简介: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化学基础、先进教育理念、突出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中学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骨干教师。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1、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

      下载附件:

2022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0907.pdf

 师资队伍

        化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14人,中学正高级1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31人。有安徽省教学名师7人和安徽省教坛新秀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舜耕人才”5人。另聘多位优秀中学化学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指导毕业论文、辅导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专业课程体系

       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系统性、前沿性和适应性,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学校安排的集中实践环节、学院安排的集中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四部分。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完备,拥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实验平台建设

       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与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等。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完备,拥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学院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42多个,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热膨胀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实验仪器总价值超过3500万元。

       学院现有“低温共烧陶瓷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硕士学位省级立项建设学科、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

教学科研平台

u  基础化学实验室为首批高校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3年);

u  化学专业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2004年);

u  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

u  物理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

u  化学学科为硕士学位省级立项建设学科(2009年);

u  化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

技能培养与学科竞赛

       学院十分注重化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荣获“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第三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1人,优秀指导教师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教具组一等奖2人,三等奖5人;获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安徽省化学学科竞赛第一届获奖53人,第二届78人;指导寿县一中季晓冉同学荣获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银牌等。

就业实习

多年来,学院根据化学专业特点,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加深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逐步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克服对前途迷茫和盲目高攀的不现实思想,客观地确定人生的发展道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心态和作风。并与无锡名思教育集团、湖州市吴兴区人力教育培训学校等签署实习和实践合作协议,保证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就业,多年来我院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考研深造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一直保持优良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高,学生考研成绩斐然。近三年(2021届—2023届)化学专业考研录取人数高达126人。

序号

姓名

录取院校

专业

备注

1

刘金帅

安徽大学

无机化学

211、双一流

2

尹茂雪

华中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211、双一流

3

王爱晶

安徽建筑大学

化学


4

李振春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


5

查元潮

安徽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6

杨雅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


7

房凯

安徽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


8

朱奇越

安徽工程大学

化学


9

阮雅萍

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


10

李诗

安徽工程大学

化学


11

王佩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2

王屹

大连工业大学

化学


13

吕乐

西南石油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14

刘一鸣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


15

李姗姗

河北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6

吴继伟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7

刘梦玮

南京邮电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18

张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

211、双一流

19

汪亚婷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20

李浩瑜

江苏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

汝露

桂林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工


22

杨婷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3

任朦朦

安徽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


24

刘志远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25

方逸飞

厦门大学

材料与化工

985、双一流

26

魏浩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27

乔瑞

暨南大学

分析化学

211、双一流

28

历玉俊

杭州师范大学

材料与化工


29

董淑宇

东华理工大学

化学


30

汪刚

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31

丁梅

青岛科技大学

无机化学


32

苗力

杭州师范大学

材料与化工


33

崔小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学

211、双一流

34

孙朋朋

安徽师范大学

学科化学


35

张洁

桂林理工大学

化学


36

郭晴

安徽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37

曾崇洋

四川师范大学

化学


38

关嘉成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211、双一流

39

严蜜

海南师范大学

学科化学


40

祝子媚

安徽工程大学

化学


41

刘微微

浙江师范大学

学科化学


42

王青

西北民族大学

材料与化工


43

谢英杰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


44

王国庆

安徽建筑大学

化学


45

盛伟

福州大学

安全工程

211、双一流

46

昌建超

南京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211、双一流

47

陈欣

桂林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工


48

单国威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49

葛美红

贵州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50

洪自强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51

李哲宇

兰州交通大学

化学


52

马梅

安徽大学

应用化学

211、双一流

53

孟凯威

南京林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54

肖亮亮

西北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55

徐怡

南昌大学

工业催化

211、双一流

56

张宵寒

广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57

陈子健

广西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58

段禹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行政管理


59

樊亚宁

宁夏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60

罗良美

南通大学

材料工程


61

毛文艺

上海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62

孟雨荷

上海海洋大学

翻译学

双一流

63

沈悦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64

宋莉茹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


65

唐婉琪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


66

夏春玲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与材料


67

许诗维

温州大学

化学


68

周皖育

青岛大学

化学工程


69

黄海霞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70

刘芳草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71

张知豪

齐鲁工业大学

化学


72

胡梦雪

宁波大学

 

双一流

73

卢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74

石恭宇

安徽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75

臧睿

上海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


76

凌倩

湖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


77

张钱

安徽工程大学

化学


78

熊亚琳

中南民族大学

化学


79

蒋雯雯

西北大学

材料工程

211、双一流

80

冯秀琳

新疆大学

分析化学

211、双一流

81

程娇

东华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工


82

张甜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分析化学

211、双一流

83

郭靖

华中农业大学

有机化学

211、双一流

84

周明月

温州大学

学科化学


85

李涛

南昌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86

丁芷若

安徽大学

材料工程

211、双一流

87

艾家乐

杭州师范大学

化学


88

翟梦茜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89

左庆庆

华南师范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90

何正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91

徐梦婷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


92

张雨杰

上海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93

李兰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94

刘超思

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


95

王红琴

西南科技大学

化学


96

王丽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材料化学


97

王倩倩

内蒙古民族大学

学科化学


98

盛文丽

江西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


99

刘悦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0

陈晨

贵州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101

王瑞雪

南京师范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102

魏思琪

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103

魏文杰

安徽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104

胡岩

安徽师范大学

学科化学


105

何倩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与医药


106

吴海燕

海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107

安卫

温州大学

化学


108

董云

安徽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109

杨婧

山西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110

蒲晏

安徽大学

化学

211、双一流

111

慎瑞祥

河北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112

林萌萌

山东师范大学

学科化学


113

熊玉琢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14

王楠楠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115

田稳

东北大学

化学工程

985、双一流

116

郭曼莉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117

刘俊汝

河南大学

化学

双一流

118

彭静

安徽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9

朱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120

黄士

闽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


121

李浩东

安徽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122

董梦雪

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


123

孙梦园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124

马雨洁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25

韩冰冰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26

刘杨

天水师范学院

分析化学



服务社会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学院利用本专业的师资优势和仪器设备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实验室开放日。

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小学生化学素养,提高小学生化学水平,学院为淮南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开设小学生兴趣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