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学制 :四年制本科    学位 :工学学士    课时:  2448    总学分:168

专业简介: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学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塑料成型工艺学及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等。学生毕业后能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管理、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等;在材料检验机构从事材料测试、检验与管理;在材料测试仪器及设备公司从事销售、安装、调试与技术支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商检局、质量检验局、海关等机构从事专业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工程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从事研究与教学、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经过 5 年的工作,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含课程设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塑料模具设计及课程设计、综合专业实验。

      下载附件:2022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0907.pdf

师资队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博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级职称比例50%,硕士以上学位11人,占91.7%,“双能型”教师83.3%


课程体系

       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立了以“OBE”理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模块,形成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层层推进的格局,突出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除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和化工制图与AutoCAD等外,还包括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塑料模具及设计、高分子材料检测与分析等。在专业选修课设置方面,设置若干个模块供学生选修,如设置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模块、金属高分子与高分子导电材料模块、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模块等,使学生具有宽泛的专业面,从而更好地就业。

实验平台建设

学院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42个,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热膨胀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低温共烧陶瓷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化学”硕士学位省级立项建设学科、安徽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

教学科研平台

u  基础化学实验室为首批高校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秘高[2003]24号 )

u  化学专业为高校第二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教秘高[2004]76)

u  物理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教高[2008]2)

u  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皖教高[2011]5号)

u  化学学科为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皖教科[2013]2)

u  有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皖教高[2012]14号)

u  大学化学实验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皖教秘高[2015]144号)

u  微观粒子结构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学生成果

1.    学生科研活动

学院拥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教学设施和5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佳绩。

2.学科竞赛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二等奖的佳绩;在“单县-中国长寿之乡杯-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专业实践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安排金工实习和专业见习。金工实习是学生熟悉加工生产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等能力,是一门必修课;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而且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

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培养,邀请中国科大俞书宏、刘扬中,华东理工大学韩一帆,中国矿大王绍荣,香港城市大学朱宗龙等多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就业实习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积极主动为学生联系就业机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群策群力,拓展就业渠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江苏泰州化工园”、“江苏飞翔集团”、“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先后与“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安徽发强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顺辉锚固有限公司”、 泰兴先尼科化工有限公司、新浦化学有限公司、江苏万盛大伟化学有限公司签署实习和实践合作协议。学院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考研深造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一直保持优良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高,学生考研成绩斐然。2021届-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录取人数达34人。

序号

姓名

录取院校

专业

备注

1

葛全倩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学


2

冯家俊

安徽农业大学

林业工程


3

刘力

安徽农业大学

林业工程


4

王婷婷

安徽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11、双一流

5

徐秀

安徽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6

崔智慧

安徽大学

无机化学

211、双一流

7

孔祥月

杭州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8

郭思齐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1、双一流

9

陈怡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10

王婷婷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11

许杰

华东理工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11、双一流

12

张世纪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1、双一流

13

蔡纯丽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14

冯冰冰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

张锦玲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6

孙绪飞

广西民族大学

材料与化工


17

黄宝鹏

福州大学

化学工程

211、双一流

18

范敏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学

211、双一流

19

李文静

南京农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211、双一流

20

石杨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11、双一流

21

张晓燕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22

郭言安

安徽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


23

高宏阳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24

王珂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25

孙志慧

华东理工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11、双一流

26

陈冉

苏州科技大学

材料工程


27

程斯娜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28

潘军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211、双一流

29

高培培

安徽大学

工业催化

211、双一流

30

高春莉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31

张大文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32

刘海迪

兰州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33

刘样

广西民族大学

材料工程


34

李雨杰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