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前身为淮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创办于1958年,现有化学(师范)、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各1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15人;博士学位教师4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淮南市舜耕英才培养对象3人。

学院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0多个,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热膨胀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流延机、氮吸附比表面仪、灰融性测试仪、液-液萃取塔实验装置、精馏塔实验装置等总值约3500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

拥有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各1个,省级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低温共烧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化工”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硕士学位省级立项建设学科、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学科平台。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9项,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96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52篇。与10多家单位建立了产教融合关系,积极推进教授、博士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对接,服务地方。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每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年15人次以上,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每年10-15场。

多年来,学院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与“国家煤化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山河药辅股份有限公司”、“美亚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州化工园”、“江苏飞翔集团”、“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先后与“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安徽发强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顺辉锚固有限公司”、泰兴先尼科化工有限公司、新浦化学有限公司、江苏万盛大伟化学有限公司、无锡名思教育集团、湖州市吴兴区人力教育培训学校签署实习和实践合作协议。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硬笔书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在前4届“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学子先后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学院学子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在学校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意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奖率位居全校前列,近三年获得实用新型授权专利78项。郑苏强、陈莹等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在2013年首届“淘宝杯大学生(中国·芜湖)新锐网商创业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刘家宝、钱浩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在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在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德隆项目小组申报的作品《德隆私立学校》获得银奖;许义梅在“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优秀奖;乾坤裕在“第六届安徽省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吴奇、徐璐同学分别在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秦晴晴、胡家明同学分别在首届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校报记者孟颖在书香江淮第五届互联网阅读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学院学风优良,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就业质量较高。每年均有学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多名学生进入较大型企业就业,学院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其他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也位居前列。我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白彬彬合伙创办了“上海简付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年收益达到100万左右;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何国平合伙创办了“安庆众一教育有限公司”,已经在安庆、铜陵、淮南等多地成立分公司,年收益达到100多万,并且成功吸收学院10位同学高效就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郑苏强毕业前即创办了“五朵云百货商行”;我院毕业生张贤军创办了合肥逸千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网络产品的销售;我院毕业生胡标创办芳笪科技(徐州)有限公司,主营药品的研发生产,年收入达到了500万元。近三年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高位,202020212022三届学生近30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985211高校近150人。